18岁禁看_国产丝袜美女福利视频_一本大道卡一卡二卡三视频_两个女人互舔

·當前位置: 首 頁 > 新聞中心 > 環境熱點環境熱點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 ——中國環保產業能否實現華麗轉身?

發布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5-08-21   來源: 廣西華都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4363   

2015年4月15日,《人民日報》以“9 張圖告訴你中國經濟到底還行不行”為題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經濟的兩個新的增長點,其一是互聯網產業,其二便是節能環保產業。金融危機之后,國家提出了戰略新興產業的概念;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列在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2013 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到 2015 年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那么,環保產業作為國家所倚重的重要經濟增長點,能否實現從戰略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的華麗轉身?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環保產業形態已初現端倪

什么是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和行業。什么是支柱產業?一個產業在一個國家產生的價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5% 以上,才被稱為支柱產業。并且支柱產業往往有以下幾點特征:規模、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集中以及在市場占有、出口、就業、技術成熟、需求、效益、增長性等方面也有鮮明的特征。在過去10年里,環保產業無論從產值、從業人數、企業數等方面都呈現出了非常快速的增長,尤其是產值更是以數量級速度增長。但是從長遠來看,環境友好產業將會成為新的著力點,是環保產業的外延,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環保產業的綜合性特征,GDP不是絕對的指標。

從體量上:環保產業有望達到支柱產業標準
從優先發展產業的地位到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再到提出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伴隨環保產業的發展,對環保產業的定義范疇也在不斷擴大。從最早在1990年對環保產業的定義: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等活動的總稱,到 2004 年第一次環保產業普查時指國民經濟結構中為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恢復、有效利用資源、滿足人民環境需求……并且擴大到了包括涉及產品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環境友好的技術與產品、節能技術、生態設計及與環境相關的服務等。2012 年明確提出了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環境提供技術基礎和裝備保障的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環保裝備產業三部分,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節能產品和服務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總報告中,節能環保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我國對環保領域的投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領域的投資總需求達到 3.4 萬億元,較《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投資需求總額增了一倍以上。

從2004與2011年兩次全國范圍內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基本情況調查結果看,環保相關產業從業單位數從2004年的11623個上升到了2011年的23820個,年均增長速度達,10.8%;環保產業相關從業人數從2004 年的159.5萬上升到2011年的319.5萬,年均增長速度達10.4%;環保產業收入總額從2004年的4572.1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 30752.5 億元,年均增幅達31.3%。 總體來看,從 2004年到2011年,環保產業從業單位及環保相關產業從業人員數都增加了一倍,環境保護相關產業收入總額(億元)增加了將近七倍。這表明了我國環保產業體量正在急劇增長。

“氣十條”、“水十條”、“土壤十條”被譽為環境問題治理的三大戰役,一系列新政策為傳統環保產業催生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機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中國“十三五”規劃環境與發展國際咨詢會上指出,“十三五”是環保負重前行期和大有作為關鍵期。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華林指出,每年中央政府的大口徑財政預算是環境保護,大概在兩千億元左右,有人估計需要投入十幾萬億元甚至二十萬億才能基本解決“十三五”的環保任務。據此可以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的年產值不會低于 4 萬億。而紡織產業作為現有的支柱產業,一年的投資總額在 3.3 萬億左右。因此,從體量上看,環保產業有望達到支柱產業的標準。

產業引領:環保產業在某些區域已經成為主導產業
1
環保產業在某些特定區域得以率先實現和優化發展
環保產業污染形勢成為發展的瓶頸與約束性指標,使得環保優化發展在某些特定的城市和區域得以率先實現;在局部經濟發達和環境敏感地區,環保產業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首先,環保產業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在未來五年“氣十條”的實施過程中,北京市需要投入一萬億進行大氣環境治理,依此推算,京津晉、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將達十萬億計,全國投入總計保守估計也要二十萬億,這其中并沒有統計相關產業的帶動。早在 1999 年北京的大氣治理就喊出了口號:決不讓污染的大氣進入新世紀。1999 年至 2012 年,北京一直進行了十六個階段的大氣污染防治。霧霾出現后,北京市又提出了三年行動計劃,完成了產業結構調整,五環內工業廠區全部搬遷,包括首鋼搬遷;帶動和完成了城市能源結構調整,2000 年,煤炭所占比重高達 58%,至 2015 年預計可以降到16%;帶動了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老舊機動車淘汰,推行國五標準、新能源汽車、清潔汽車等。由此可以看出,環保產業在某些特定區域已經成為了限制性和主導性產業。

2
環保產業將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催生新的產業
其次,環保產業發展將帶動城市發展的布局和生產生活方式調整。2013 年,我國天然氣整體的進口再生產是 1700 億。據分析指出,到 2030 年, 中國國內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 4000 億立方米。其中生物天然氣將達到 500 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量增長的三個剛性需求:首先,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地區的大氣污染的治理必須依靠能源結構的調整,京津冀預計天然氣需求會達到500 億立方米。第二,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居民日常燃氣使用的需求會達到10立方米。第三,城鎮化進程中,燃氣需求是巨大的,進而帶來了新的產業發展機會。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此前提出,發展生物質燃氣產業是促進克霾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是發展清潔能源緩解化石能源短缺、維護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更是實施清潔能源支撐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戰略、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2015年生物天然氣產量將達到 220 億 立方米。全國城市污水排放 300 億, 收費不足 1 元 / 噸,運行費不過 300 億 / 年,投資 2000 億;生物天然氣 500 億 / 年,價值超過 1500 億運行費用,投資超過 2000 億。因此,數據表明生物天然氣的市場將遠遠超出城市污水市場。

行業引領:環保產業可以帶動一系列綜合領域調整
城市中的傳統思路是清污、治污、截污、保水,將逐步擴展為景觀、經濟、生態、文化一體,擴大城市內涵,實現綜合調控。單一治理模式解決不了環境問題,必然衍生一些新的模式,在此背景下,環境醫院等新的環境治理模式應運而生。

習總書記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習主席的 16 字方針“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先是山水林田湖,再是水的綜合治理,其體量帶動了生態修復、土地升值等一系列綜合領域的調整。

以水為例,城市污水被普遍認為已經達到飽和,但實際上市場潛力非常大。 這主要在于治理模式的轉變,從企業源頭處理、傳統污水處理廠、三河三湖治理的末端治理要走向區域綜合治理、流域綜合治理、生態文明方向的治理。

全國各地圍繞綜合調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貴陽市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便是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和修復理念的集中體現。南明河水環境的綜合整治一期投入 42.8 億元,二期將增加 40 多億,沿河打造了河濱公園、筑城廣場等七個文化景觀,將會形成公園彩都、筑城廣場等六個功能分區。浙江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一手抓的“五水共治”,以期達到一石多鳥的目的,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化環境更惠及民生。上海市打造全球城市提出六水理念: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

因此,環保產業要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附屬行業成為牽引性的龍頭產業,才能夠真正成為支柱產業。

環保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習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曾經說:我們在發展上,不能用別人的昨天打造我們的明天,要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創新、創新、再創新。在穩增長、促發展、轉結構的大形勢下,傳統環保產業很難沿著傳統的模式繼續發展,必須有創新的發展模式和思維理念。

1
要有互聯網思維,構建大產業大平臺
環保產業的發展需要有互聯網思維。近二三十年的工業革命是“互聯網 +”的革命,這是跨界經營的力量,模式為王的時代。在環保產業中,最先提到互聯網思維的是固廢行業。我國的固廢行業發展很慢,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美國的固廢行業在1980 年 ~2000 年二十年間得到迅速發展,生活垃圾處理率從11.4% 提高到43.1%。我國真正做到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僅為 17%,正處于美國 1990 年前后水平。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固廢處理產值已占到環保行業總產值 2/3。在互聯網思維下,一些環保公司開始了全新的業務模式嘗試,如桑德公司通過環衛控制整個垃圾收運環節,實現了垃圾收運與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高度整合。通過這一戰略性布局,實現環衛與下游業務協同合作,并創新出更多的利潤增長點。利用垃圾收運網絡,掌握了清掃、運輸和終端處理一體化的超級渠道。

2
技術理念與模式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唯一推動力,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理念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創新等。2014 年初,專家委員會提出建設面向未來的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實現中國水處理事業的跨越發展,這便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勇于承擔推動歷史發展的責任,實踐創新的思維理念。因此,概念廠的提出與世界發展趨勢不謀而合。概念廠中明確的突破性進展是:重新審視污水廠,變負資產為正資產。無論工藝和標準發展到多么先進,污水處理廠都只能是負資產。但是如果可以將之變成公園、濕地、文化景觀、設施農業,提供熱能、土地、清水、營養物,污水處理廠在景觀、生態、經濟上都會變成正資產。地下污水廠的建設,也是污水處理事業的一大創新。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和對環境要求的提高,特別是針對土地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的大城市來說,在某些特定地區開始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除了節約了用地,地下污水廠還有兩個優點,噪音和臭味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模式目前在廣州、深圳、貴陽等地已有成功范例,北京在建設稻香湖項目同時,也啟動了槐房、北苑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

3
提升國際競爭能力,實行走出去戰略
隨著中國環保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在環保領域,外資、外企進入中國市場的格局正在發展變化,中國環保企業也開始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環保市場的遠征。中國環保產業要想成為支柱產業并取得長效發展,必須提升國際競爭力,實行走出去戰略。繼 2009 年桑德簽下沙特 5.6 億元水處理合同,開啟國內水務企業走上國際首次嘗試之后,中國的一些大型環保企業與國外開展了多次有效地技術交流和商務合作,如北控與馬來西亞污水處理的合作。新加坡樟宜第二新生水廠的公開招標吸引了來自新加坡國內和國際上的 7 家水務企業來投標。北控水務國際作為BEWGI-UEN 聯合體的牽頭人為 DBOO 項目的最優中標人,占有 80% 的股權等。由此可以看出,國外企業單向走進中國的格局將發生改變,中國環保企業也開始全球征程。

4
立足國產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我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環保市場。以發電行業為例,我國第一個億的裝機容量使用了100 年。自1996 年起,我國裝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2013 年裝機總量達到世界第一12.47 億千瓦的水平,連續九年每年達到一億的裝機容量,每年都有一億的脫硫市場。污泥行業也是如此。污泥處理使用國外進口設備一般投資在 50 萬元 /t 污泥(80%)左右,運行費用很難低于 300 元 / t 污泥 (80%),但如果使用自主創新技術則可以使得總投資在 20 萬元 /t 污泥(80%) 左右,運行費用達到 300 元/t 污泥(80%) 以下。以噴霧-干化技術為例,在紹興的 600t/d 和 360t/d 的 BOT 項目,收費約為 120 元 /t 污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參與的蕭山污水處理廠污泥干化焚燒工程,從 07 年的 60t/d 到 2013 年的 1200t/d,只使用 5 年左右時間就實現了規模化。具有原創性和集成創新性, 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創新技術降低了投資與成本,可以迅速占領市場。目前我國所有在建和已建的污泥焚燒將近 4000 t/d,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怎么來利用才是重點問題。

綜上所述得出如下結論:從戰略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環保產業已經初現端倪。環保產業發展市場空間巨大,前景光明。新時代下,環保產業的發展需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理念創新等。最后,中國環保產業需要走出國門,全球化發展才能取得長效發展。


我們相信,環保產業真正實現從戰略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的華麗轉身指日可待。

網站首頁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廣西華都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桂ICP備13003759號-2 技術支持: 廣西共振廣告